
吐鲁番博物馆是一个窗口。浩瀚如烟的文物对应着吐鲁番地区星罗棋布的文物遗址。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同胞正主动参与到吐鲁番的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
交河故城的文物保护员古丽拜克热·买明已是家中自祖父、父亲之后的第三代文保员。20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进入交河故城开展挖掘、保护工作。她的母亲负责给考古工作者送饭。古丽拜克热看到工作人员手中各式各样新奇的设备、专业的工作服,对考古、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对交河故城不只有城池本体以及崖体的抢救性保护。交河故城早在十年前就安装了环境监测预警平台,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看到遗址每时每刻的状态,抢救预防并重。而我也专注于研究交河故城与周边村落的关系,这也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丽拜克热说,人文关乎传承。未来的保护工作,需要更多见过世界之大的年轻人参与。
艾孜哈尔·艾合拜尔曾在博物馆当过讲解员,如今是交河故城商旅投工作人员,负责“夜游交河”项目实景演出的演职工作。通常,艾孜哈尔会提前10分钟赶到大佛寺广场,换上僧侣服饰。晚上10点,他在长笛、少数民族乐器热瓦普、萨塔尔的乐声中出场;双手合十、怀抱经卷,浅吟轻诵。此刻,时间不再是线性的。
他曾遇到过一名外国女游客,演出结束后,她注视着佛龛上用数字投影投出的佛像,久久不愿离去,似乎在同历史对望。末了,她很诚挚地同艾孜哈尔道谢。那一刻,艾孜哈尔感觉交河故城走进了人们心里。

启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